美食潮流:新语言料理

责任编辑: fairhut.com

名厨René Redzepi曾在关于他的纪录片《Noma:My Perfect Storm》里提到,几乎每位主厨都希望创作出自己的新语言料理,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与快乐。而这股由Noma引领的新语言料理——主要以“在地风”为代表,经过10多年的演变,蔓延全球。最近两三年,海峡两岸正由一批新生代厨师发起,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:一种跨越国界与挑战经典的新语言料理。

通常,这些年轻厨师曾受过顶尖西式厨房的专业训练,运用西方创意的料理技法,结合自身的成长文化背景,尝试在横跨东西方文化中重新演绎多元风土的美食语言,还有自己的人生视野。他们拒绝被浅显地归类为融合菜,更希望被认可成一种具备先锋性(avant-garde)、当代(contemporary),或者是现代(modern)气质的料理。

我们邀请了专精法式料理美学,上海、台北双城生活的米其林指南写作者Lucie Chic Gourmet,分享当下台湾的在地化料理风潮。

L=Lucie Chic Gourmet

S=苏丽雅

新语言料理与传统经典的界限?

L:经典多指的是在不同地域与历史阶段(可能从宫廷名家或家常饮食演变),经过千锤百炼而流传至今,深受人们喜爱的。新语言是以厨师创意为主,它常以传统经典为根,加上创意与个性表达;也有完全纯属厨师个人特色的无疆界创作。

S:暂没有分界线的定论。新语言料理追求的是,打破传统经典的规则感。它可以是从技法着手,也能从食材或创意出发;跳脱出已有条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,新语言料理也不仅局限于一种语言,这是它有趣的地方。

能聊聊在两岸看到的情况吗?

S:不管中餐,还是西餐,都出现很多新的探索。中餐厅对风格料理的意识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,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融合主义,勇敢挑战创作具有自己“辨识度”的料理。他们有的专门挖掘某个区域的饮食,如福建、台州与潮汕,从经典上精致化;有的会巧妙地把不同的菜系进行融合,例如,淮扬菜、台州菜里运用粤菜的烹饪;还有就是常用的借用西餐的烹饪与食材。

而西餐厅,侧重点主要还是中西融合。它依旧是以西餐烹饪技术与呈现方式为主,但是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与食材为灵感,通常,这样的创作会被称为“新中式料理”,里面有现代粤菜、现代川菜等。尽管概念相似,但出品却各有千秋,一个共同点是——具有极强的主厨特质。

引领了台湾地区在地食材Bistronomy热潮的江振诚主厨(照片提供:RAW餐厅)

L:2014年,名厨江振诚回到台北,出于对家乡的爱,创立了全台第一家以“重新定义台湾地区饮食文化”为使命的RAW。由于餐厅每一季度都会创作出同时兼具创新性,又能与当地季节紧密贴合的在地风格法式料理,因此立刻引领了全台精致料理小馆(Bistronomy)和在地食材的热潮,迅速吸引了一众年轻厨师的加入。又因为台湾小岛依山傍海、食材多元,这加快了这股风潮的发展。等到了2018年,恰好是米其林进入台北之际,更加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新语言派系的厨师。

年轻厨师与在地化食材是其中的主要驱动力,是吗?

S:是的,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原因:一是由于新生代厨师的崛起,包括本土的、曾长期在国外顶级餐厅接受专业训练的,以及从全球各地来中国的外国年轻厨师。他们把新的思想、全球文化及新一代的烹饪技术带到这个新兴市场;二是随着全球“可持续餐桌”的影响力剧增,特别是由于去年疫情的影响,中国餐饮业逐渐意识到尊重及欣赏本土食材的重要;三是年轻食客对本土饮食文化的味蕾记忆及身份认同,反过来也激发了厨师要深度挖掘本土食材和饮食的动力。

能分享一下你认为他们做的出色的点是什么?欠缺的地方呢?

L:料理的基本是美味,而出色的厨师通常能在复杂的思绪中理出清晰的点;而欠缺的地方,是由于他们需要不断去挑战各种创意,因为变化的节奏比较快,有时会创作出想法不是太成熟的出品。

S:他们鼓励“新”文化,同时又努力在新旧中找平衡。在中餐界,新生代厨师(同时具备视野、专业能力等)数量相对少,而且发挥空间受限;即使这样的局限在西餐里不是问题,但年轻主厨对饮食文化了解的不足,会影响创作的深度。

什么背景的厨师较能做出好的新语言料理?

L:出自国际知名餐厅,受过深厚扎实的烹饪料理训练,有异国生活经验并能说异国语言,一定要深刻掌握两种文化或以上,并且能不断接受、学习新观点。

S:最重要且基本的能力,就是要习得过硬的烹饪能力;另外,如果有长时间游走在不同文化的经历,才能更好地理解多种语境下的饮食。

怎么叫做好的新语言料理?什么方向的新语言料理较容易成功?

S:无论是在高级餐饮还是小酒馆业态,强烈的料理概念、辨识度和文化元素表现,是新语言料理的重要符号

L:有观点与个性、逻辑清晰、以及味道出众,最好能让人意犹未尽。

什么方向的新语言料理较容易成功?

L:我的观察是,建立在老味道上的创意,保有味蕾记忆的根,再以精细演绎,这样客人比较容易产生共鸣!

厨师在创作自己的新语言料理时,目前出现哪些共性的难题?

S:对饮食文化的解读、拿捏与诠释形式,是这些年轻主厨们面对的难点。中餐厨师烦恼的是,如何把大而全的饮食用精细表现?西餐厨师也在思考,融合不是初衷,出路在哪里。

L:台北是新语言料理在台湾地区的大本营,此派系餐厅通常每季度会大幅更新菜单。如何在不重复创作下切出更有意思的观点、找到更好食材,依赖主厨的经验与努力。

主厨们的兴奋与疑惑又有哪些?

L:在台湾地区,各方厨师努力发掘在地山海食材,也帮助在地小农协作,链接起小农食材产业链。在此风潮推波下,消费者渐渐觉得台湾在地才是最好的。非台湾在地派系的厨师为了效果想全球找寻好食材,但却会被在地潮流困住。

S:新的方向与可以达到的完美程度、食客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料理概念等。

食客对新语言料理的接受程度?

S:总体而言,大陆市场食客对新语言料理的接受度较高,而且在上海这座城市发展最好,深圳也在崛起。得益于餐饮前端市场的培育,也少不了食客对餐饮升级的需求,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食客,他们不盲目跟从全球化或老牌的顶级餐饮,更懂得欣赏小众与本土文化。

L:在台湾地区,由于新语言料理大量使用台湾食材与在地元素,除了原来西式fine dining食客喜欢,连原来不接受西式料理的消费者也感到亲切。这波新语言料理风潮几乎取代了传统法国料理的地位。

你们自己比较喜欢什么方向的新语言料理?

L:有着鲜明主厨个性,能让人找到料理根源,以及过了一周都还能说出感动的料理风格。

S:对文化有深度解读,同时又能跨越文化语境后自成一派的新语言料理。

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可能性?

S:首先,中西融合是一个主要的方向,而现在多是停留在法餐烹饪艺术和本土食材的基础阶段;随着了解的加深,将会有更贴合的中式文化解读;同时未来会发现且借鉴更多的内容和分支,例如:新北欧料理、新纳帕料理。其次,与可持续餐桌与健康饮食相关的料理形式,比如新蔬食料理、发酵料理等。

L:是否又重回经典,抑或是料理国界将变得更加模糊。

文章编辑: fairhut.com

书香裙影里的帕萨迪纳

温江涛:位于洛杉矶郡北部的小城帕萨迪纳,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仅仅100多年,但已经成为洛杉矶郡的科学、艺术、和文化中心。

你的新办公室就在街角

厌倦在家工作怎么办?一种新的共享办公空间模式应运而生。与WeWork不同,这些空间没那么正规,往往地处市郊,甚至安排在酒店大堂里。

上海餐饮业的女性,难在哪?

苏丽雅:6位餐饮业女士介绍乐与痛。她们分别是主厨、经理人和创业者。女性在餐饮业的优劣势分别有哪些?

“设计展”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

郑静:疫情年的设计类展览,只要勇敢开了的,都获得了观众与媒体的包容。但今年、明年的展览,又将如何前行?

“秃鹫”藏家:诺顿•西蒙和他的博物馆

温江涛:位于南加州的诺顿•西蒙博物馆里,每一件藏品都如同诺顿本人一样,有着精心钻研、博弈与果决出手的精彩。

海口:16个梦幻天团地标组合

薛莉:参与“海边的驿站”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们,单拎出任何一个,都可以让世界侧目。是什么让这几十位世界级创作者同台竞技?

何必为年龄尴尬

瑞安:我今年50岁,但谁有必要知道我的真实年龄呢?而不管我处在什么年纪,对我想做的那些事来说总是错误的年纪。

你是否误解了“法式”家居?

Luning Wang:缺少独特的点缀和随意的优雅,“法式轻奢”不过是奢得千篇一律,是假装有品的攀比,看不出文化沉淀和本该有的韵味。

陈世英:从珠宝学徒到当代艺术家

薛莉:在中国内地还在崇拜万元户时,陈世英的珠宝作品就已经走入世界珠宝圣殿。如今他生活清朴,跨界了当代艺术。

寻访果汁吧和冰沙的起源

温江涛:小店O.I.如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,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,见证了加州从农业到高科技,从田园到城市化。第一杯冰沙在这里诞生,也为世界文化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注脚。

加密艺术展的春天:艺术的价值由谁决定?

最近流入NFT艺术的资金激增,代表了科技资本家阶级的影响力。“新钱”正在争夺艺术价值的决定权。